當前位置 :網站首頁 > 技術中心

技術中心 Technology

先導式電磁閥的工作原理 ?
發布時間 :2024-01-31 瀏覽 :639 次

  先導式電磁閥是一種電磁力隻作用於先導閥 ,主閥依據先導閥的指令 ,完全依靠介質壓差的作用而完成其動作功能的電磁閥 。由於體積小 、價格低 ,這類電磁閥在控製係統中應用最廣泛 。先導式電磁閥由兩大組件組成 ,上部件為先導閥 ,下部件為主閥 。先導閥和主閥間通過在閥蓋上的管道相聯係 ,並通過這種聯係用先導閥的動作來控製主閥的開關 。

  先導電磁閥的特點是先導閥先動作 ,然後依靠管路壓差(閥前與閥後的壓差)完成主閥的開啟或關閉 。先導式電磁閥具有先導閥行程短 、電磁力小 、耗電量低(功率小) 、結構簡單緊湊 、外形小 、公稱尺寸範圍廣泛(DN6~500)等特點 。

  一 、先導式二位二通電磁閥的結構及工作原理

  先導式二位二通電磁閥(圖1)由兩大部分組成 ,上部件為先導閥 ,下部件為主閥 ,先導閥和主閥間通過在閥蓋上的管道相聯係 ,並通過先導閥的動作由介質的壓差控製主閥的開啟或關閉 。

  

先導式二位二通電磁閥

 

  圖1 先導式二位二通電磁閥

  1 ,6—電磁頭;2 ,7—先導閥;3—節流孔;4—膜片; 5—手動裝置;8—活塞;9—平衡孔;10—閥體

  先導式電磁閥的主閥有膜片式和活塞式兩種結構 ,膜片結構較活塞結構價格低廉 ,不易磨損 。但橡膠片易老化 ,有時性能不可靠 ,但膜片更換方便 。

  當線圈通電 ,先導閥開啟 ,膜片或活塞(主閥)腔的工作介質由先導孔外泄到閥的出口端 。一部分工作介質由平衡孔進入膜片或活塞腔 ,由於平衡孔進入的流量遠小於先導孔排出的流量 ,使膜片或活塞腔的介質壓力急劇下降 。而膜片或閥塞下方的介質壓力仍維持不變與進口介質壓力相同 。這樣膜片或閥塞的內外便有了壓力差 。正是這種壓差 ,促使膜片或活塞克服自重與彈簧力而上提(上浮) ,使工作介質在管路內流通 。

  當線圈斷電時 ,先導閥關閉 ,主閥腔的工作介質不能外泄 ,而進口來的工作介質仍從平衡孔不斷地湧入主閥腔內 ,導致活塞內外的壓力逐漸消失而趨於平衡 。於是主閥靠自重和彈簧力迅速關閉主閥口 ,使管路內的工作介質切斷 。

  二 、先導式二位三通電磁閥的結構及工作原理

  先導式二位三通電磁閥(圖2)同樣由先導閥組及主閥兩大部分組成 。主閥的進口端有工藝通道使介質與先導閥相通 。通過電磁線圈的通電與斷電 ,使先導閥控製主閥完成下麵的功能 :進口與工作口接通或關閉;工作口與排空口接通或關閉 。

  

二位三通截止式電磁閥

 

  圖2 二位三通截止式電磁閥

  1—先導排空口;2—電磁頭;3—動鐵芯;4—手動裝置;5—先導口;6—閥盤組;7—閥體

  當電磁閥通電時 ,線圈產生電磁力 ,拉動鐵芯向上運動打開先導閥口 ,進氣口P端氣體進入閥盤組上腔 ,在壓差作用下 ,閥盤組向下運動關閉閥體上閥座口 ,即排空口O ,同時打開主閥下閥座口 ,進氣口P與工作口A接通 ,工作介質由P口進入A口 。

  當電磁閥斷電時 ,線圈電磁力消失 ,動鐵芯在彈簧力作用下向下運動關閉先導閥口,阻斷P口介質進入閥盤組上腔 ,在壓差作用下 ,閥盤組向上運動關閉主閥下閥座口 ,即進氣口P ,同時打開閥體上閥座口 ,即排空口O ,工作口A與排空口O接通 ,工作介質由A口進入O口 。閥盤組上方的氣體由先導排空口排入大氣中 。

  三 、先導式二位四(五)通電磁閥的結構及工作原理

  先導式二位四(五)通電磁閥(圖3)同樣由先導閥組和主閥兩大部分組成 。

  

二位四(五)通先導電磁閥

 

  圖3 二位四(五)通先導電磁閥

  1—主閥;2—閥盤組;3—先導閥組

  單電控二位四(五)通先導式電磁閥的工作原理 :電磁閥有一個進氣口P ,有兩個工作口A和B ,有兩個排空口S和R ,P口有一工藝通道與先導閥相通 。

  當電磁閥在斷電時進氣口P與工作口B相通 ,工作口A端的氣體由排氣口R排出;當電磁閥在通電狀態時進氣口P與工作口A相通 ,工作口B端的氣體由排氣口S排出 。二位四通電磁閥的排空口是共用一個排空口 。

  本文由真空鍍膜機廠家多彩網真空收集整理自網絡 ,僅供學習和參考!